■市民目測的積水與排水部門的認定標準不一樣,實測積水點沒那麼多
  ■浦東防汛辦:昨日浦東積水路段達21個,與雨量最大有關
  □晨報記者 王亦菲
  昨天申城的排水系統是否經受住暴雨的考驗呢?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由於措施到位,以往“老大難”的小立交積水情況大為好轉,沒有出現嚴重積水;而平常積水並不嚴重的部分路段卻因施工、水泵運能不足等原因出現“意外”。
  下立交:三“老大難”安然無恙
  普陀區祁連山路下立交是積水“老大難”。2013年10月8日,暴雨過後的祁連山路下立交積水幾乎抵達立交頂部,不得不封閉;2005年8月,颱風“麥莎”襲擊上海,祁連山路下立交積水最深處達5米。
  然而,昨天中午的祁連山路下立交,出乎意料地通暢,沒有半點積水,車輛駛過時,並未帶起成片水花。只有在不遠處的真南路路面,有著深約三四釐米的積水。工作人員正打開附近窨井蓋,幫助排水。“基本正常,這點積水沒有太大影響。”途經市民說。
  同樣是2013年10月8日,由於暴雨加上地勢低窪、河水倒灌,松匯路近環城路的下立交被積水填滿。一輛高約2米的松江1820路公交車途經時慘遭“滅頂”,成了“潛水艇”。而昨天下午,記者再次來到這裡時,大雨過後的環城路下立交沒有明顯積水,與旁邊的道路一樣通行無阻。
  下午2點多,記者又冒雨來到閔行莘西路下立交,橋墩上方掛著的LED屏顯示“允許通行”。所有車輛有序通行,並無擁堵、拋錨。閔行區防汛部門表示,最低點水位儀顯示“當前積水1釐米”。
  據初步排摸,上海易積水的下立交共有124座,這些下立交歷史上積水深度曾超過25釐米,其中積水深度超過1米的共有45座。目前,全市563座下立交“一處一預案”。在氣象局發佈暴雨藍色預警時,預抽空泵站;發佈黃色預警時,值班人員值守,水位每上漲5釐米便上報一次。當水位達到20釐米時,通知交警到現場;水位達到25釐米時,實施封交措施。
  浦東道路:21條道路出現積水
  昨天的大雨中,浦東新區為各區縣中累積降水量最大的區縣,降雨量超過50毫米,共有21條線路、道路點出現積水情況,其中包括楊高中路(金橋立交橋)、楊南支路(上南路口)、齊愛路、金橋路,中環濟陽路橋匝道附近甚至出現了30釐米的積水。
  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早上7點多,中環到濟陽路路段路面積水比較嚴重,積水已達20釐米。拍攝的網友在微博上戲稱,“今天車子這個乾凈啊,從中環到濟陽路這個閘道出來,連車子底盤都洗得一干二凈。”車輛經過此路段時水花四濺,行車速度較快的車輛,濺起的水花甚至高達一米多,這讓路邊的行人以及駕駛摩托車和助動車的市民苦不堪言,很多人被淋成了“落湯雞”。
  在楊高路路段,因路面本身正在施工,加上大暴雨的影響,車輛行駛速度緩慢,擁堵情況比較嚴重,車隊“長龍”在路上直線排開,見不到尾。
  “下大雨又堵車,在這裡20分鐘了,車子動都動不了。”市民顧小姐說,9點多她駕車途經該路段時,路面積水約有七八釐米。“以前這裡暴雨天也會積水,但是好像自從這裡開始施工後,堵車和積水更加嚴重了,有時候中雨就會積水,非常影響交通。”
  疑問1:為何浦東濟陽路匝道會水深30釐米?
  “今天浦東積水路段21個,總量上還是在合理範圍內的,之所以不少市民覺得浦東積水點多,也和最大降雨量在浦東有關。”浦東區防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昨天浦東濟陽路附近最大降雨量達到了100多毫米,浦東中部多數地區都是普降暴雨,最高達109毫米,為全市最高。
  楊高路、濟陽路匝道這些原本路況不錯的路段,為何也容易出現積水?
  “這兩個地方昨天確實積水比較明顯,但原因不同。”該負責人說,楊高路金橋立交附近由於是中環在建工程,路面施工影響了半根車道,對地面排水造成了一定影響。
  “因為工地使用的都是臨時排水設備,效果肯定相對較差。再加上工地施工、淤泥等影響,路面排水勢必受到一定影響。”對此,防汛部門已經發現,在附近設置了臨時水泵,一旦發現積水,及時出動應急力量進行排水。
  至於濟陽路匝道,“當時由於客觀條件限制,安裝了臨時水泵。後來隨著周邊道路的逐步開通,這個水泵已經無法負擔道路排水需求。加上昨天該路段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導致路段積水最多的時候有30釐米。”對此,前灘指揮部已經著手建造永久性泵站,預計明年3、4月份完工。”
  疑問2:為何一般道路排水標準不提高?
  上海目前的排水能力,一般道路一年一遇的標準,即每小時降雨在36毫米以下不積水。機場、陸家嘴、世博園等特殊地區,3至5年一遇的標準,即每小時降雨在50毫米以下不積水。
  為何排水標準不都提高至5年一遇?浦東新區防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排水系統的成本是與標準緊密相關的,標準哪怕只提高一點,成本可能就要提升很多倍,一年一遇是目前相對最合理的標準。
  市防汛指揮部新聞發言人章震宇曾表示:“其實現在上海排水方面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簡單地提高防禦標準,而是市中心排水管道敷設空間的緊缺。”排水管道敷設的位置以地下2.5米至6米為最佳,但是由於近年來上海軌道交通越來越四通八達,加上電信、電力等管線改建入地,這使得在市中心越來越難找到適合敷設大排水管的位置。
  疑問3:為何2小時不退水才算積水?
  這幾天暴雨時常光臨申城,一遇到大雨,有市民就會抱怨他們所居住的小區或出行的道路有積水,而此時,排水部門所反映的信息中並未顯示有積水。那麼,明明有積水,為啥排水部門卻不認為有積水?昨天市排水部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這是因為市民目測的積水與排水部門認定的積水標準不一樣所致。
  “排水部門對積水認定有標準,即如果馬路積水,長時間不退水,積水時間超過2小時,才被認定為積水。”據分析,暴雨超過設防標準後,河道水位猛漲,超過警戒線,往往會導致內澇。如果管道由於施工或人為因素堵塞,也會導致大面積長時間積水。因此,排水部門相關人士認為,設定2小時不退水才算積水,是基於積水對城市影響等綜合因素考慮。
  (晨報記者 謝克偉 王亦菲)  (原標題:市排水部門回應市民疑慮:馬路2小時不退水才算積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z49mznyw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