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新網4月4日電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是一年養生季,清明宜少食酸味的食品,多食甘味的食品,以達到補養脾臟之氣的目的。但又有哪些飲食禁忌?中新網生活頻道提醒大家:清明節不適宜食用竹筍、桃子、公雞、帶魚等發物,同時註意螺螄、青團、野菜等清明熱門寒食的禁忌。
  竹筍等發物不宜多吃
  1、什麼是發物?
  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發物禁忌在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中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使發病。
   2、清明為何不宜食用發物?
  清明是人之陽氣生髮的難得時段,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發物是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所以,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了。
  3、哪些食品屬於發物?
  在我們日常食物中,屬於發物類的食物有以下幾大類:
  蔬菜類,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
  果品類,主要有桃子、杏等。
  禽畜類,主要有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等。
  海腥類,主要有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
  食用菌類,主要有蘑菇、香菇等。
  此外,屬於發物的還有獐肉、腐乳、菜油、糟、酒釀、白酒、豌豆、黃大豆、豆腐、豆腐乳、蠶蛹及蔥、蒜、韭菜等。
  發物能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易方面由於發物具有的催發或誘發作用,食療上還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暢,使用蘑菇、竹筍等發物,可起到助其透發、縮短病程的作用。又如多食海腥發物以催發牛痘等,都是利用了發物具有的透發作用。現代臨床研究還證實,忌食發物對於外科手術後減少創口感染和促進創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熱門寒食禁忌: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針對清明寒食也有些禁忌。
  1、螺螄要清洗乾凈
  清明時節正是螺螄還未繁殖,此時的田螺豐滿、肥美,在民間有“清明螺,勝似鵝”之譽,但是採食螺螄要註意啦。田螺多生長在污處,體內有大量的寄生蟲,很容易引發霍亂、甲肝及其他腸道疾病,從市場買回的田螺一定要放養三天以上並且滴上幾滴菜油或麻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污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凈、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這時候,可以烹飪了,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薑、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2、腸胃不好應慎食青團
  清明寒食少不了青團,青團有糖皮的、青皮的和白皮的青團,青團主要由艾草糅合糯米而成,糯米是一種很難消化的食材,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還是慎食,尤其是胰腺炎、胃炎、膽囊炎、膽結石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青團要趁熱吃,冷卻後澱粉老化,不僅口感變差,消化吸收率隨之降低,也易感染腸道疾病。青團不宜和大量油脂或刺激性食物一同食用,以免加重腸胃負擔,宜與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有整腸作用的酸奶或有助消化的山楂一同食用。
  3、遠離受污染野菜
  清明時節,很多人趁踏青、祭祖之時捎上點路邊的野菜,這在江南一帶極為常見。野菜在充斥大魚大肉的城市倍受追捧,野菜雖美,也不可不擇而食之,有些野菜是有毒的,如果是公路邊或已經受到污染的水渠邊的野菜,則含有鉛、汞等重金屬或其他污染物,食用後也會中毒。為了保持野菜的營養價值,專家建議最好採用蒸、焯、做湯或做餡等方法食用,野菜涼拌也當註意加工環節的衛生。
  同時,此節氣中不可對肝臟進補。按傳統中醫養生理論,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而心臟在此節氣中會過於旺盛,所以這一段時間是高血壓的易發期,高血壓患者對此要高度重視。
  清明時節飲食宜溫,多進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薺菜等時令蔬菜。清明時期還適合進食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食品溫胃祛濕。(中新網生活頻道)  (原標題:清明節飲食養生:竹筍等發物不宜多吃 寒食有禁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z49mznyw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